微信公众号

媒体财大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中财时空 -> 媒体财大 -> 正文

【新华网】中央财大财政学院院长马海涛解读财政预算报告

发布日期:2008-03-10  来源:   点击量:

2008年3月10日,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院长马海涛做客新华网访谈,解读2008年财政预算报告。本次访谈由新华网和搜狐网、和讯网合作。>>>进入视频

图为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院长马海涛做客新华网。新华网张泳摄

马海涛: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控制行政支出过高

对于个别官员利用中央财政预算大吃大喝的问题,每年两会的时候也会有一些代表和委员会提出行政管理支出过高的问题,还有铺张浪费的这种现象等确实是存在的。

我个人认为从财政本身来讲,要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要完善我们的预算管理制度,我们的预算从编制、执行到资金的使用过程,包括我前面所举的一些具体的措施来加以规范。比如说刚才我们提到的公务卡消费问题可能会起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马海涛:百姓应该有积极参与预算的意识

大家要有一个预算的意识,过去在这方面可能我们宣传或者理论研究方面显得比较薄弱一点,比如过去讲税收讲的是“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这是没有错的,而且法律也是这么规定的,但是大家都是在强调义务,但是忽视了一个权利的问题。比如我过去纳税没有意识要纳税票,因为我们现在的税收是代缴的问题,比如我的税收单位代扣代缴,我出的书出版社代扣代缴,我就没有主动的意识了,而是被动的形式,因为毕竟国人纳税意识也不是很强,但是往往代扣代缴大家就觉得很被动,而我现在就不一样了,我有一种什么意识呢?我会想到要税票,有时候会打电话到税务机关说能不能给我提供一张税票,这张税票很简单,我也不能拿回家报销,但是这张税票起什么作用呢?我感觉首先我体会到我是纳税人;在国外这个税票也很有作用,他有一个纳税的证明,比如我要出国我们现在要复印存折什么很麻烦,还要担保什么的很麻烦,而如果我有好的税票信誉度很强,他一看你交这么多税就证明你有经济实力,另外也说明这个人很诚信,所以有这个税票就代表了一个人的诚信和一个人的经济实力。所以我想首先我要税票又同时体现了我们既要强调纳税人的义务,同时要尊重纳税人的权利,什么权利?那就是要税票的权利,要税票是什么权利呢?那就是知情权。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侧重点不同

图为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院长马海涛做客新华网。新华网张泳摄

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两大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这两大政策首先是有内在联系的,同时,这两个政策调控、调节的侧重点是不完全一样的。

一般来讲货币政策可能更多地侧重于总量的调节;而财政政策可能更侧重结构性的调节。

其次,财政政策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比较突出;而货币政策可能更多地侧重于保持币值的稳定。

另外,财政政策在治理通货紧缩的时候作用更突出;而货币政策在治理通货膨胀的时候作用更突出。

预算改革推动法治财政建设

预算的改革可以说也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是有一个背景的。我们讲到的公共财政改革除了刚才前面所谈到的收入怎么来、支出花到哪儿去以外,还有一个公共财政的核心问题——法治财政。

马海涛:我国财政制度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强

图为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院长马海涛做客新华网。新华网张泳摄

我们的预算这几年无论是从形式上讲还是内容上讲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预算越来越朝透明化的方向发展,比如从今年预算报告(我所看到的文本)来看,今年预算报告的语言很简练、通俗;另外我们提供了很多的表格、图表来反映我们国家财政的收支状况。

财政制度改革的力度在加强和推进。比如刚才所讲的转移支付力度的完善,税制的调整。比如2007年税制调整当中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的问题,增值税转型的推广问题等等税制本身的改革,再有就是财政预算制度的改革,像2007年政府采购的规模已经突破了4000亿。

马海涛:我国财政收入的增长总体比较合适

我的判断就是我们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从总体上我认为是合适的。也就是说我们从1999年突破一万亿大关,用了五年的时间(从1999年的一万亿,2003年超过两万亿)用了四年的时间,2003年两万亿到2005年三万亿用了两年时间,从2005年三万亿到2006年接近四万亿用了一年的时间,去年我们增加了一万亿。我觉得这首先反映了我们国家财政实力不断的增强,也是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体现。

编辑:news

网络信息为中央财经大学档案馆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下载使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学术会堂408 邮编:100081 电话:010-62288936、010-62289115 E-mail:zcxxdag@163.com; xxdas@cufe.edu.cn

总访问量: